桩基声测管的灌浆工艺是什么?
发布时间:2022-02-26 10:05:25浏览次数:
桩基声测管的灌浆工艺是什么?
不太了解桩基声测管检测后如何进行灌浆操作?下面小边简要介绍:声测管检测后填充,用细软管,底部加一米钢管,深入声测管,另一端连接灌浆机,灌注。

灌注桩后灌浆施工中。混凝土浇筑后12个开塞h~24h打开塞子后,用清水冲洗灌浆管,直至溢出清水,然后用塞子重新关闭灌浆管。 4. 后灌浆施工时间、顺序和速率 1) 灌浆作业适用于成桩3d后期不得迟于成桩14d后;
2) 声测完成后需要灌浆时,声测年龄应尽量缩短;灌浆时间不受上述限制。
3) 灌浆开塞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10m;
4) 复合灌浆顺序应先桩侧灌浆,再桩底灌浆;
5) 群桩灌浆应先外围后内。
5. 灌浆压力和灌浆要求
1) 灌浆应满足设计所需的压力和持续时间要求。本工程灌浆压力为:桩侧灌浆压力2MPa~2.5MPa(直径大、桩长、灌浆点埋深小、泥皮厚度低)持荷时间要求:压力达到设计值后持荷时间不小于5min。
2) 为减少管道系统灌浆压力的损失;
3) 规范要求灌浆流量一般控制在75L/min流量大于5左右m3 /h。
4) 灌浆可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终止: (1) 灌浆总量和灌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; (2) 每次灌浆,灌浆量达到设计值。此时改为间歇灌浆。 (3) 每次灌浆,灌浆量小于设计值。6. 灌浆量(水泥用量)设计 1)按照《建筑桩基设计规范》注浆量JGJ94-2008第6.7.四条《公路桥涵工程基础设计规范》(JTG D63-2007)第5.3.6条计算确定,单桩注浆量估算: Gc =αpd αsnd 群桩初始灌浆值乘以1.2系数。 以桩径1.2m例如,根据工程地层情况,试桩单桩灌浆量按估算为:复合灌浆: Gc =(αpd αsnd) ×1.2 = (1.8×1.2 0.8×2×1.2)×1.2 = 4.9t 即对于桩径1.2m桩:桩侧灌浆水泥用量为1.2t/道;桩底灌浆水泥用量3t;灌浆水泥总量为两侧灌浆阀,单桩5.4t,三道侧注浆阀时为6.6t。 即对于桩径1.5m的桩:桩侧注浆水泥用量为1.5t/道;桩底注浆水泥用量3.5t;三道侧注浆阀时为8t。 即对于桩径1.8m的桩:桩侧注浆水泥用量为2t/道;桩底注浆水泥用量4.5t;三道侧注浆阀时为10.5t。
声测管灌浆示意图
2)沉渣厚度大于1000mm或厚厚的泥皮桩。7.灌浆材料与水灰比 1)配置采用配置P.O 42.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,水泥要求新鲜,不结块,并按有关规定批量送检; 2)为保证水泥土强度,考虑泵送效果,浆液水灰比为0.55~0.6.8.制备水泥浆 水泥浆的制备应符合以下要求: 1)水泥浆的配合比应采用认证的测量装置测量; 2)所选搅拌机应能保证搅拌水泥浆的均匀性;搅拌罐与灌浆泵之间应设置储罐;搅拌后水泥浆的有效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。 3)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。处理常见问题 1)正常灌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(1)压力逐渐上升,但不符合设计要求,或浆液浓度低,凝胶时间长,或部分浆液逸出; (2)压浆开始后压力不升高,甚至离开初始压力值呈下降趋势,可能是浆液外逸。
(3)压力上升后突然下降,或注射速度过大,或空隙较弱。 (4)压力迅速上升,说明土层致密或凝胶时间过短。
(5)压力有规律上升,即使达到允许压力,灌浆速度也很正常(变化不大),说明灌浆成功。
(6)压力上升后再次下降,然后再次上升,达到预定要求值。可以认为第(3)种情况下的缝隙已经被浆液填满,也是成功的。 2)间歇注浆 灌浆压力长期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冒浆时间歇灌浆,间歇时间为30~60min。 3)后压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(1)加工灌浆管时,必须逐一检查,防止管道内杂物和裂缝损坏;埋设灌浆管时,应严格组织,尽量不要堵塞灌浆管。灌浆管入口时应小心操作; (2)注水泥浆前用清水打开通道; (3)灌浆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准备好的水泥量是否满足灌浆需要; (4)在施工过程中,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5、 灌浆失败及处理 灌浆失败 由于施工操作不当(如单向灌浆阀反向安装)或土层本身的性质,灌浆孔堵塞,或管道通过,但实际灌浆量小于50%,视为灌浆失败。2. 原因调查分析 在调查各种灌浆施工资料、局部地质条件和桩施工质量的基础上,分析灌浆失败的原因,总结经验,避免重犯。 3. 桩侧注浆失败处理 通过埋设的灌浆管补充桩侧注浆孔。
4、 桩端注浆失败处理 1) 灌浆花管采用抽芯埋设补充灌浆。花管长度不小于5000。mm~800mm(直径大时取高值),灌浆孔可设置在直径1/3处,不少于2处,对1处.3个直径桩应对称布置。
2)花管喷嘴出浆孔径一般为5mm~8mm,间距100mm、十字轴对称布置间隔500mm,端部出浆孔与注浆管底部的距离为30mm~50mm,出浆孔预先插入长杆图钉,外包装胶带固定,注浆管底部焊接; 相信通过小编的介绍,您已经了解了桩基声测管的灌浆工艺!
不太了解桩基声测管检测后如何进行灌浆操作?下面小边简要介绍:声测管检测后填充,用细软管,底部加一米钢管,深入声测管,另一端连接灌浆机,灌注。

灌注桩后灌浆施工中。混凝土浇筑后12个开塞h~24h打开塞子后,用清水冲洗灌浆管,直至溢出清水,然后用塞子重新关闭灌浆管。 4. 后灌浆施工时间、顺序和速率 1) 灌浆作业适用于成桩3d后期不得迟于成桩14d后;
2) 声测完成后需要灌浆时,声测年龄应尽量缩短;灌浆时间不受上述限制。
3) 灌浆开塞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10m;
4) 复合灌浆顺序应先桩侧灌浆,再桩底灌浆;
5) 群桩灌浆应先外围后内。
5. 灌浆压力和灌浆要求
1) 灌浆应满足设计所需的压力和持续时间要求。本工程灌浆压力为:桩侧灌浆压力2MPa~2.5MPa(直径大、桩长、灌浆点埋深小、泥皮厚度低)持荷时间要求:压力达到设计值后持荷时间不小于5min。
2) 为减少管道系统灌浆压力的损失;
3) 规范要求灌浆流量一般控制在75L/min流量大于5左右m3 /h。
4) 灌浆可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终止: (1) 灌浆总量和灌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; (2) 每次灌浆,灌浆量达到设计值。此时改为间歇灌浆。 (3) 每次灌浆,灌浆量小于设计值。6. 灌浆量(水泥用量)设计 1)按照《建筑桩基设计规范》注浆量JGJ94-2008第6.7.四条《公路桥涵工程基础设计规范》(JTG D63-2007)第5.3.6条计算确定,单桩注浆量估算: Gc =αpd αsnd 群桩初始灌浆值乘以1.2系数。 以桩径1.2m例如,根据工程地层情况,试桩单桩灌浆量按估算为:复合灌浆: Gc =(αpd αsnd) ×1.2 = (1.8×1.2 0.8×2×1.2)×1.2 = 4.9t 即对于桩径1.2m桩:桩侧灌浆水泥用量为1.2t/道;桩底灌浆水泥用量3t;灌浆水泥总量为两侧灌浆阀,单桩5.4t,三道侧注浆阀时为6.6t。 即对于桩径1.5m的桩:桩侧注浆水泥用量为1.5t/道;桩底注浆水泥用量3.5t;三道侧注浆阀时为8t。 即对于桩径1.8m的桩:桩侧注浆水泥用量为2t/道;桩底注浆水泥用量4.5t;三道侧注浆阀时为10.5t。
声测管灌浆示意图
2)沉渣厚度大于1000mm或厚厚的泥皮桩。7.灌浆材料与水灰比 1)配置采用配置P.O 42.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,水泥要求新鲜,不结块,并按有关规定批量送检; 2)为保证水泥土强度,考虑泵送效果,浆液水灰比为0.55~0.6.8.制备水泥浆 水泥浆的制备应符合以下要求: 1)水泥浆的配合比应采用认证的测量装置测量; 2)所选搅拌机应能保证搅拌水泥浆的均匀性;搅拌罐与灌浆泵之间应设置储罐;搅拌后水泥浆的有效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。 3)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。处理常见问题 1)正常灌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(1)压力逐渐上升,但不符合设计要求,或浆液浓度低,凝胶时间长,或部分浆液逸出; (2)压浆开始后压力不升高,甚至离开初始压力值呈下降趋势,可能是浆液外逸。
(3)压力上升后突然下降,或注射速度过大,或空隙较弱。 (4)压力迅速上升,说明土层致密或凝胶时间过短。
(5)压力有规律上升,即使达到允许压力,灌浆速度也很正常(变化不大),说明灌浆成功。
(6)压力上升后再次下降,然后再次上升,达到预定要求值。可以认为第(3)种情况下的缝隙已经被浆液填满,也是成功的。 2)间歇注浆 灌浆压力长期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冒浆时间歇灌浆,间歇时间为30~60min。 3)后压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(1)加工灌浆管时,必须逐一检查,防止管道内杂物和裂缝损坏;埋设灌浆管时,应严格组织,尽量不要堵塞灌浆管。灌浆管入口时应小心操作; (2)注水泥浆前用清水打开通道; (3)灌浆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准备好的水泥量是否满足灌浆需要; (4)在施工过程中,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5、 灌浆失败及处理 灌浆失败 由于施工操作不当(如单向灌浆阀反向安装)或土层本身的性质,灌浆孔堵塞,或管道通过,但实际灌浆量小于50%,视为灌浆失败。2. 原因调查分析 在调查各种灌浆施工资料、局部地质条件和桩施工质量的基础上,分析灌浆失败的原因,总结经验,避免重犯。 3. 桩侧注浆失败处理 通过埋设的灌浆管补充桩侧注浆孔。
4、 桩端注浆失败处理 1) 灌浆花管采用抽芯埋设补充灌浆。花管长度不小于5000。mm~800mm(直径大时取高值),灌浆孔可设置在直径1/3处,不少于2处,对1处.3个直径桩应对称布置。
2)花管喷嘴出浆孔径一般为5mm~8mm,间距100mm、十字轴对称布置间隔500mm,端部出浆孔与注浆管底部的距离为30mm~50mm,出浆孔预先插入长杆图钉,外包装胶带固定,注浆管底部焊接; 相信通过小编的介绍,您已经了解了桩基声测管的灌浆工艺!